我們的、你們的、他們的紅包
隨著支付寶錢包紅包開“戳”、微信紅包開“搖”,這場總額超過百億的紅包大戰全面爆發。
其火爆程度有目共睹,用網絡上一首流傳甚廣的《沁園春·搶紅包》描述實在恰當得很:“望群內群外,人人興奮,兩眼放光,魂牽夢繞。手機之外,一片蕭條,線下活動,統統推掉。到夜晚,看紳士名媛,捧手機笑。為了塊兒八毛,引無數土豪不睡覺!
對于咱們用戶來說,紅包大戰自然是較好的,所謂搶到就是賺到,但要清楚一點,這些紅包并不僅僅是塊兒八毛如此簡單,紅包是我們用戶的,也是你們支付寶、騰訊、微博等發放平臺的,更是他們商家的,待筆者細細道來。
我們的紅包:為啥熱衷?
從筆者的搶紅包經驗來看,除去極少數人品好的,紅包金額大都較低,集中在1元左右,微信紅包略高一些,但也僅僅是個位數;除了金額極低之外,紅包中還包括大量比較敷衍的優惠券,以及QQ紅包令人無語的所謂限量版明星頭像掛件。
但是人們的熱衷程度依然令人咋舌,甚至還有牛人推出了iphone全套支付寶紅包鬧鐘提醒,支付寶錢包和微信在搶紅包期間都出現了使用人數過多,網絡崩盤的現象。
有業內人士分析,紅包有“三宗罪”:用戶時間的大量浪費,正常交流氛圍的損害,朋友圈的大量刷屏。正如上文那闋沁園春中寫的:手機之外,一片蕭條,線下活動,統統推掉。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搶紅包發不了家,還有那么多毛病,人們為啥如此熱衷搶紅包?
原因一:免費模式習慣。我國的幾億網民早被各種免費模式教育,正如一系列的燒錢大戰,價格戰一向是我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較強武器,尤其價格戰在移動互聯網行業被打車軟件激烈競爭進化成補貼戰。
原因二:時間成本太低。粉絲營銷這幾年之所以風生水起,正是得益于移聯網時代人們眾多的碎片化時間,不僅是幾毛錢的紅包搶得熱火朝天,任何一個轉發抽獎的微博都有無數擁躉。蒼蠅肉也是肉,正好在等車,閑著也是閑著,搶個紅包,運氣好還可以買顆茶葉蛋吃。
原因三:跟風。同學A、同事B、親友C,大家聚在一起都在搶紅包,你一個人在那刷著IT老友記的文章顯然不太合群,紅包這么火,搶紅包已經升級成為了一種集體活動,很多人搶紅包,是為了飯局上多一個談資。
你們的紅包:圈用戶 謀閉環
11日支付寶錢包的一輪紅包引得無數用戶盡吐槽,“屏幕戳爛了只抽到幾毛淘寶優惠券”。鑒于用戶的怨氣太大,支付寶錢包立即發出道歉,聲明加大紅包數量,并全部改為現金紅包;蛟S是看到了支付寶的“前車之鑒”,網上流傳的《微信紅包春晚招商計劃書》中明確規定只接收現金紅包,不接受優惠券的形式。
對于騰訊和阿里來說,盡管會冒著花錢不討好的風險,紅包依舊是雙方棋局上的沖鋒兵。
前者想要借紅包來布局自己的移動支付,從用戶發紅包、搶紅包、提現或者消費,都需要用到微信支付功能。一年前微信從強關系鏈切入,硬是把微信紅包、微信轉賬強推成功。馬云稱之為“偷襲珍珠港”,分明是感受到了微信支付對于支付寶移動支付霸主地位的威脅,因此今年主動宣戰,高調發放10億元新春紅包。
微信紅包自然是很好的營銷和拉新手段,但這可以歸為“現象級支付”,即須借助春節等節日來引爆,對于養成用戶支付習慣還不具有決定作用。筆者認為,在移動支付市場,支付依賴趣味化、社交化場景的趨勢越來越多,還是有很大想象空間的。
而后者則想借紅包實現在社交上的嘗試。紅包大戰中阿里較大的問題是在其社交關系鏈上。紅包天生具有社交基因,要使紅包能夠形成病毒式傳播,阿里自家缺乏能夠頂梁的社交平臺,因此不管是調整分享方式,還是采用“紅包口令”的圖片方式突破微信重重封鎖,支付寶紅包都需要借助微信的強關系鏈獲得病毒式的傳播。
阿里缺失社交入口意味著缺失了將電商平臺與社交平臺用戶習慣、趨勢與營銷對接的機會。曾經支付寶移動支付占據90%以上的格局,騰訊正試圖憑借微信這張移聯網船票一點點撬動。
移聯網時代,阿里要想取得電商業務的破局,更需要關注人與人的連接,構建社交平臺,紅包正好是這樣一個黏合劑,其社交基因有利于增強人與人的連接。支付寶推出的我的朋友聊天功能,就是其向社交平臺拓展的信號。
此時支付寶紅包的發力截胡,一則擺明姿態,支付寶也可發紅包,并且紅包的玩法更多、力度更猛;二則借紅包在其社交上進行又一次嘗試。
他們的紅包:網絡營銷大戲
春節作為營銷重鎮,品牌廣告主逐漸從傳統的電視、報紙雜志、網絡視頻、戶外、移動廣告等中不斷升級,越來越看重與消費者的溝通。
今年各大紅包戰場上都出現了企業的身影,支付寶紅包中浦發信用卡和快的打車,微信搖一搖紅包中京東、陸金所、伊利等,微博紅包和QQ紅包中數不勝數的企業等等,紅包戰的背后,其實是企業營銷方式變革的信號。
紅包天生具有社交基因,能夠使用戶產生強烈的參與感,使其天生適合娛樂營銷,因此紅包成為企業營銷和圈住用戶的新方式,借助“搶紅包”的活動,商家品牌將得到更多的曝光和展示。
微信作為流量中心——海內外13億用戶、4.68億月活,對品牌商家具有巨大魅力,商家采用紅包的新模式能夠擁有足夠的曝光率。
據報道,微信在春晚時段征集十余個廣告主,合作門檻在1000萬級別和5000萬級別,預計品牌曝光分別至少會有1.5億次和6.1億次。屆時,主持人會通過口播的形式引導全國人民使用微信搖一搖,進入春晚互動頁面、搶到品牌專屬紅包,品牌信息也會通過水印LOGO和拜年信息的方式被二次曝光。
另外,在微信的搖一搖紅包中還多了“裂變”的新玩法,在搶到了紅包之后還可以分享給好友,讓好友一起來瓜分紅包,有效地提高了品牌的曝光效果。
此前朋友圈廣告的投放盡管伴隨著很多人的吐槽,但還是在人們的充滿期待得罵罵咧咧中讓商家看到了巨大的商業化潛力。紅包作為新興的營銷方式互動性更強、看起來也更有溫度,此番的紅包營銷肯定會進入營銷課程的經典案例,也很有可能打開市場營銷全新的局面。
“發紅包、搶紅包、曬紅包”,整個過程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紅包產業鏈。紅包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更是他們的。